第(1/3)页 因为来不及回南宁了,又马上是岁岁年年的周岁,两人决定就在这边儿,喊上相熟的人一起热闹热闹。 提前一天去送了消息,因为如今已经上冻,地里的事儿什么也做不成,除了在作坊工作的村民,其他人都准备“猫冬”了。 一听说黑土家的那对儿双生子要抓周,便都兴高采烈的带着家里的东西来了。 有些人家,家里有人被选到了作坊,那么出手就大方一点儿,带着吃食和铜板。 条件差点儿的,也带着家里的腌肉啊什么之类的过来了。 正堂最大,秦晚词让铉十九早早的把地火龙给升起来了,屋子里暖暖的。 人少感觉还不明显,等人们都到齐了,从中间用屏风隔开,气氛起来,一下子更暖和了。 有些人带来了炕干的小鱼干,还有腌制好的咸鱼。 秦晚词手把手教了村里很多大娘这些鱼肉的做法。 这里寒冷,鱼肉生长慢,但是肉质细腻紧实,刺其实相对还是少的了,腥气也没那么重。 就是最简单的铁锅炖河鱼,加了葱姜蒜和醋,也是极致的美味了。 烧制土陶,底下打孔,葱姜蒜都是哪怕冬天都能在家里的屋子里茁壮成长的植物。 做菜的时候掐上一段儿,也多出一个味道。 秦晚词一一道谢,但是转身就把大家带来的食物都做了出来。 “这里冬天的时候,外面的都上冻了,几乎什么都做不成,要是吃的储备不够,那都是饿着的了,他们带来食物,其实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了,不如就这个时候一起吃了吧。” 几个孩子点点头,表示明白,一个个的围绕在厨房,陪着秦晚词忙碌。 而莫予书则是带着圆圆和莹宝,给岁岁和年年换上了一身红彤彤的小老虎的衣服,也厚实,戴上了虎头帽,在屋子里走来走去。 特别小的小鱼都被村民们放生了,经过一个冬天,在那冻得结结实实的冰面底下,等到新春到了,那就是又肥又嫩,能填饱肚子了。 小鱼,直接炕干,做成小鱼干,连刺都是酥的,吃的时候格外的脆,香极了。 再大点儿的,腌制一下,直接就挂在不住人屋檐下,等冬天,那简直就是天然的冰箱,肉类能储存很久。 这样,鱼的腥气都没有了。 而刺的原因,不是专业的从小拿刀的厨子,要把鱼做成无骨鱼,还是有点儿难度,所以尽量让刺也不那么的难缠。 腌制好的咸鱼比较硬,但是用豆豉蒸一下,就会变得又软又糯,汁水丰富,鱼骨头也变得软糯,不会那么扎人,慢慢咀嚼,混合着汁水和鱼肉的细嫩,越嚼越香。 尤其是蒸出来的豆豉咸鱼,味道浓厚,也适合这边儿喜欢浓油赤酱的口味。 香浓咸香,配合着各种菜,热热闹闹的吃完了一场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