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秦晚词教给满满的一个道理,就是只要能让百姓顿顿有粥喝,那都算是明君了。 而能让百姓顿顿能吃饱,那就是千古名君。 在北城的时候,他就深有体会,可是,都不及这几天,在这个小村庄体会的深切。 南宁毕竟是晋国的都城,就是北城西城那些最穷困的地方,顿顿能吃上米面也不是特别难。 但是这边儿,主食一般是小米,粟等,和土豆地瓜玉米掺和着吃。 这里一年只能成熟一个季节的粮食,和那些一年两季三季的地方不能比。 可就是这样,这里的村民,依旧善良,淳朴,爽朗。 仿佛真的应了那句,活着,其实就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了。 满满也看的更清楚,对于这些最底层的农民来说,他们真的是不在意龙椅上坐着的是谁的,他们在意的,最多的是,能不能日子过得安宁,能不能吃饱饭。 圆圆看到满满的眼泪,过来给他擦干:“弟弟,娘亲说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我彻底懂了。” 大家也都点头,仿佛心里打开了一扇门,都明白了很多。 就连莹宝和轩宝,哪怕没跟着秦晚词学了这么长的时间,也被这一幕震撼。 莫予言揽着莹宝和轩宝:“看吧,生活才是更好的老师,这里,有你们在家里那一个大宅子,在书卷里,永远都学不到的知识。” 莹宝和轩宝机械的点头,还不能从心底的震撼中走出来。 而莫予言,则是看着和孩子们说话的秦晚词,眼里都是赞赏和敬佩。 尤其是吃晚膳的时候,秦晚词用火炕烤了点儿空间里的蜜薯,孩子们破天荒的,根本就不剥皮了,直接都吃了下去。 看到了这种情况,他们做不到浪费一丁点儿粮食了。 红薯的种类很多,蜜薯,白薯等等,而黄心蜜薯,更是香甜可口。 秦晚词在院子里育苗,然后让莫予言和孩子们一起,背着小竹篓,挨家挨户的送小苗儿去了。 地里的玉米还没收,但是这里地广人稀,谁家都有个小院子的,扎着篱笆墙。 院子里种点儿豆角茄子土豆什么的,平时多个菜,多余的晒干,冬天也可以吃。 正好也都收了,刚刚中了半边儿的白菜。 因为是地瓜苗,乡亲们也没推辞,都收下了,连夜就种在了院子里,或者当街开辟出来的田垄里。 空间小苗儿,好养活的很,长势很快,看着就喜人。 嫩嫩的芽儿也能炒着吃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