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魂出世,六魄升天-《大雍一小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今已满三日之限,城下这名唐军骑兵十有八九是来最后通牒的?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

    那名唐军骑兵看了一阵,便不疾不徐的放下千里镜,似是向身侧之人说了几句,便见另一名唐军骑兵翻身下马,施施然地朝城上施了一礼,朗声道:「某受大唐皇帝之令,特来见过晋县侯!」

    晋嵩战功卓著,有勇有谋,张松奇对其推崇备至。王镡耳濡目染之下,自是多了几分尊敬。

    更何况王谿耳提面命:便是兵戎相见,有你无我,不过是各为其主,身不由己。又何须逞口舌之利,徒惹英雄嗤笑。

    城上床弩早已上好了弦,数百支箭指向关下,那二人却视若无睹,只做等闲?

    倒是好胆气?

    晋嵩暗赞一声,回道:「某便是晋嵩,汝乃何人?」

    口中应着,他又努力朝城下看了几眼。但离得太远,依稀见那马上之将佝偻着腰,盔下须发隐现花白,应是个老者。

    喊话那人却是中气十足,想来年岁不大。更有可能是专遣来传话的。

    就是不知,为何多此一举,还遣个老朽陪同?

    心中猜疑,却见那军将扶着老者下了马。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定,又扬起头来,朝城上喊道:「一别数年,贤侄别来无恙乎?」

    果真是上了岁数,声音沙哑嘶老,怕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,才喊出了一句。话音刚落,便捂着胸口咳了起来。

    只这一句,城上顿时大哗,凡晋嵩身侧之将无不怒火中烧。

    之前还赞那王镡颇知礼数,每日必来一封箭书,虽是劝降,但言辞间对晋嵩颇为恭敬。

    但不想,今日一来便要做将军的长辈?

    竖子安敢如此欺人?

    有暴躁的已然解下了弓,想朝那喊话的军将射上几箭。

    「慢来……」

    晋嵩一声惊呼,将头探出了城垛,一双大眼更是瞪得如牛眼一般。

    老人解下了头盔,经风一吹,一头银丝瞬间飘起。怕晋嵩看不清,老人还揽起了长发,将脸抬高了些。

    晋嵩猛然一震,满脸的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一笔写不出两个晋字,老者正是关中晋氏家主晋涌。晋涌虽属关中晋氏,晋嵩亦为颍川晋氏之后,但两支皆为魏国大将晋鄙之后,是同一个祖宗。

    两支虽一在关中,一在颍川,但数百年来相互扶持,相互成就,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。

    更何况,晋嵩降自荆国,若非晋涌举荐,他一个杂号将军,如何能入得豫国皇帝圣眼?

    所以不管怎么论,晋涌还真就当得起一声世叔……

    晋嵩看着城下单薄而又佝偻的身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晋涌致仕之后,就回了关中,雍明帝尊其为太子少傅,荣归故里。雍灭唐立之际,有传言说晋涌已经死于乱兵之中。

    但今日再看,晋涌形单影只,视万千利矢如无物,来这城下,难不成真是来叙旧的?

    怕是早就出仕了唐国……

    见晋嵩不应,晋涌又往前几步,堪堪立于足两丈宽的沟壕之东。一旁的唐军骑兵本欲替他传话,却被晋涌一把推开。

    「也不瞒你,老夫今日来此,就是来劝降的。今是不说家国有别,也更不提良禽择木而栖的屁话,只为少死些人命……贤侄,左右不过身后之虚名,你又何苦置家人于不顾,更拖累这数万将士?」

    见晋嵩依旧不应,晋涌无奈道:「实话实说,老夫来此之前,大唐陛下屡次劝我,称你胆色绝人,忠义无双,誓与伊阙关共存亡,何必白费口舌。是老夫不忍这数万将士死于战火之中,更不忍这天下猝然便多出十数万孤儿寡母,是以才苦劝予他,来了这一遭……贤侄,三思啊……」

    数万的亡魂,十数万的孤儿寡母?

    晋嵩心中一凌,冷声道:「莫非破关之后,李承志还敢屠城不成?」

    「何须屠城?」

    晋涌大声喊道:「欲以儆效尤,大唐陛下此次备足水浇不熄、连铁都能烧化的猛火油弹,一旦开战,便要纵火烧了这近千里的龙门山……更有甚者,他于三日之前,便暗遣奇兵,经伊水顺流而下,去取你龙门镇了。若无意外,龙门镇已然易手,如今腹背受敌,你坚守这孤山死城,又有何用?」

    从伊水顺流而下,突袭龙门镇?

    晋嵩如遭雷击,满脸青筋暴起,愣了许久才怒声骂道:「王镡,好个贼子……」

    龙门镇分为两城,一在伊水西岸,伊阙关北面约三十里。一在伊水东岸,紧依香山。

    之所以如此,主要是数百年来,凡于伊阙关作,大军多是自陆浑关、梁县进攻,若守军猝不及防,可退之另一半,据河而守。

    然晋嵩却反其道而行,只守西城,又将大部重兵陈于伊阙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