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五章 就这么上头-《大雍一小兵》
第(3/3)页
咚咚咚,战鼓声起,响彻山野。
一通鼓还没落下,校场上已是人头林立。一队队穿着戎服,身材健硕的武学生员们,从学堂中、马厩中、沙盘边、演武场中跑出来,跑到校场集合。
近五百人分成了五个整齐的方阵,军容肃杀。等这些学生们,看清了点将台上那飘扬的龙旗,还有皇帝的仪仗后,眼神越发的狂热。
王镡的目光扫过这些学生,略微满意的点头。鼓声未落,人员已集合完毕。动静之间丝毫不见慌乱,更没有大声喧哗。队列整齐,错落有致。而且彼此之间里还留有距离,若是配上兵器,已是合格的迎敌方阵,进可攻,退可守。
王镡目光所到处,人人都挺起胸膛。学生中那些因功选拔的武官自不用说,他们都是来自军中,自然是一身杀气。那些稚嫩的朝臣子弟,也与往日大不相同。
军队,是最能磨炼男人的地方!当然,磨炼不出来的,就直接成渣子了,外人也看不到。
王镡在点将台上朗声说道:「朕今日前来,就是来看看!看看你们这些,未来大唐军中的中流砥柱!」
校场上,欢声雷动:「圣上万年,唐国万胜!」
王镡在声音落下之后,接着说道:「你们这些学生中,有的是边关从小兵爬上来的豪杰,有的是长安城中混吃等死的朝臣子弟。但是在这里!」
王镡指了指脚下的土地,继续说道:「你们都有同一个名字,大唐皇家武学的学生。你们未来将要去军中,为大唐开疆拓土,成为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好儿郎!」
王镡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众人,说道:「朕对你们期望甚深!知道朕,为什么把武学,选在这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的地方吗?」
风剌剌,大旗响。
王镡在点将台上大声喊道:「此处,见证了多年的历史,周幽王之乱、秦二世之乱,平灭雍国之战,这里至今还有着残缺的兵器、碎裂的尸骸。朕把武学建立在此,正是为了激励尔等,知耻而后勇,局安能思危。为百姓御敌,为国杀敌!
大唐虽立,可远远谈不上国泰民安,中原尚有幽、豫、沂、荆、徐、越等国,塞外有獯鬻、蒲莎等蛮夷,海外还有倭寇,时不时骚扰海疆。
今后,还有许多仗要打!许多敌人要杀!但尔等父辈已经老去,身体渐乏。尔等可愿秉承父辈之志,投身军旅!」
军人的子弟,从小被灌输的,就是功名应当马上取。
此时在王镡番问话之下,早就心潮澎湃,恨不得现在就纵马持刀,为国征战。
「愿意!愿意!愿意!」
点将台下,山呼海啸一般,人声鼎沸。人人都在拼命叫喊着,表情狰狞而又狂热。
这番景象,看得皇甫坚表情凝重,褚堃心生惊惧,李稷更是不堪,整个人都哆嗦了。
王镡朗声一笑道:「诸位儿郎,大唐之外,尚有无数富庶国土待尔等取之,国家对待有功之士,从来不吝名爵。
若干年后,你们可能就是大唐的伯爵、侯爵、公爵!配享太庙,名垂青史!」
「圣上万年,唐国万盛!」
点将台下,武学学生中,不知是谁带头,歌声昂扬而起。
「吾种源远流长,吾国泽被四方,吾军战无不胜,吾皇万寿无疆!」
王镡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武学学生们,朗声大笑。
这些武学的学生,在不久的将来,会成为大唐的钢刀,征战四方。
不远处,武将之中,张松奇感叹道:「听圣上说话,怎么就这么上头呢?我都一把岁数了,也想着跟着大喊大叫的,你说怪不怪?」
成纪侯李肃杰在其身后,笑着说道:「这就是天威,大都督,别说是您了,我们这些人,不也是如此吗!圣上喊两嗓子,们这些将领,就嗷嗷叫地往上冲杀!」
周围人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