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不是宋襄公-《大雍一小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沈知绎扭头对自己的亲卫下令道:「去,派个人,到并州军营中,下战书。」

    申平一脸疑惑地问道:「下战书?」

    沈知绎点点头,说道:「对,就是下战书,我们五万人,敌人才三万,我们几乎是他们的一倍,完全有能力在野战中将敌人击败。」

    当王镡接到沈知绎的战书的时候,他一脸意味不明地笑了笑,对站在下面,昂着脑袋,微眯双眼,一脸倨傲的

    冀军使者,说道:「我并冀两军隔着漳水,就是想要野战争锋,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吧?」

    冀军使者不以为然地说道:「这漳水非是江河那般深阔,只要搭建了木桥,我军就能够渡河列阵。我家将军认为,堂堂正正之战,就要讲信用。希望您能够等到我军渡河列阵之后,双方再交战。」

    王镡将战术放下,点点头,说道:「行,我答应了,明日,我希望贵军不会让我空欢喜一场。」

    等到冀军使者走了,李肃杰看着王镡询问道:「仲铭,这个沈知绎是以为现在是周朝吗?这么离谱的条件你都答应了?你就不怕你成了宋襄公?」

    宋襄公是周朝封国诸侯宋国的第20位国君,春秋五霸之一,宋桓公嫡子,宋成公之父。

    他在位十四年,就是带着宋国不断作死的十四年。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死后,齐国发生内乱,当年在葵丘之会上,宋襄公答应的过齐桓公的嘱托,帮他照顾齐国太子昭,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。

    宋襄公遵守承诺率领卫国、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,齐人里应外合,拥立齐孝公,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。

    声名鹊起的同时,宋襄公飘了,觉得整个中原诸国没有比他更强大了,他雄心勃勃,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,与南方强国楚国争霸,一度为楚国囚禁。

    经过多番努力,作死的宋襄公终于被释放回国了。但回国后的宋襄公明显会错了楚国的意思,他更嚣张了,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,就决定攻打郑国。宋国国相,也是他的庶兄目夷劝阻他,可惜失败了。

    周襄王十四年(公元前638年)初冬,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,小弟挨打后的第一个反应当然是向自己的老大求救了。楚国派出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,玩了一把楚版的围魏救赵。

    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,只好从郑国撤退,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。楚军开始渡泓水河,向宋军冲杀过来。

    宋国国相目夷说:「楚兵多,我军少,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。」这是兵法上常用的半渡而击。

    宋襄公这个老六,却并不同意:「我们号称仁义之师,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?」

    就这样,楚军毫发无伤地过了河,开始在岸边布阵。

    国相目夷再次建议宋襄公说:「现在总可以进攻了吧。」

    可是宋襄公还是不同意:「等他们列好军阵。」

    等楚军布好军阵,楚兵一冲而上,大败宋军,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