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9章 初成-《简行诸天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只这女剑侍也轻身一纵跃至谢玉乌篷小船的船头靠边位置,这船小,船头有三人,一时竟有些起翘之势。

    棋盘也有些起伏,好在不是太大动静,棋子虽晃动,但为脱离本位置。

    如此,谢琰也皱了眉头。

    女剑侍也是注意到这个,神色后怕,小心给谢琰披上锦缎披风,放下香炉,才又小心纵身离开。

    谢琰一手扶着棋盘,这次乌篷小船又有晃动,棋盘上一点也没有动摇。

    又下一阵,谢玉终究是”输了”,当然了,谢琰赢得也是很艰难。

    谢玉有些沮丧的收棋间,不由得叹了句:“先生真好高明的使巧劲力,竟不想也是一名武学上的大家。”

    谢琰:“不过有些家传罢了,我观小哥使剑也颇有章法,姿仪有度,想来也会写拳脚,可是家传?”

    谢玉:“确也是家祖所传,不过是一些模仿禽兽之形的乡下本功夫,先生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谢琰:“由此可见小哥祖父大不一般,定然是有些传承的,改日定当祭拜一番。”

    谢玉摇了摇头,“又不瞒先生,当面家中颇为贫困,按家祖意思,沉葬江河之中,小时也是亡父带小子到江边祭拜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说到传承,小子只隐约记得亡父提过,祖上来自中原阳夏,当年中原震荡、举家南迁迁至唐县。”

    谢琰:“阳夏?不是陈郡吗?”

    谢玉:“不知,只记得说是阳夏,小子在樊城求学时,看过一些散落旧舆图,按说阳夏归属陈郡,不知父亲为何自称阳夏而不是陈郡。”

    其实原因两人都心知肚明,两者关系似苏州和昆山的关系一般,说来说去,还是一个大家族之内,继室后妈和前任争嫡庶主支的故事。

    不是谢氏子弟,大多不知道,如今的会稽谢家就是从中原阳夏迁过去的。

    原身也是听一个谢家子弟喝酒喝多了,胡乱吹嘘说的他们会稽谢氏和陈郡谢氏最早不对付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听谢玉这样说,谢琰更是满意,甚至问了字号堂号的话。

    谢玉明白,说的越多错的越多,有些信息让别人脑补起来反是更好。

    于是,谢玉有些难言说:“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和先生说,说是旁系支脉,实则亡父和我这一脉可能都不在族谱之上。”

    谢琰:“竟会如此、宗族历礼法自由章程、属是不该!”

    谢玉红脸些:“不怨族规,亡父说过,我祖乃没名分的外室子出身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